甜蜜产业促振兴——印台区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9 08:58

金秋时节,印台区的山峦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连片的苹果园沐浴在充沛的阳光下,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苹果如红灯笼般挂满枝头,映红了果农的笑脸。果园里,果农采摘、分拣、包装的忙碌身影与满山红果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乐章”。

“十四五”以来,印台区以苹果产业为“金钥匙”,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凭借产业硬核实力,印台区荣获“中国苹果产业实力县域”等多项殊荣,成功入选全省苹果重点县、苹果全产业链重点县、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名单,“印台苹果”更是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至2024年底,印台区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亩,产量达15.5万吨,优果率超过88%,产值达8.68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达1.43万元。

一串串数字印证了苹果产业已成为印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成为果农致富的“幸福果”。

印台区以“全产业、优结构、集群化、高质量”为发展思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依托青砧苗木繁育技术优势和企业主体优势,不断提升现有苗木繁育基地的研发生产能力,推广青砧1号系列砧木和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同时,通过“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农户”的繁育方式,累计建设青砧苗木繁育基地760亩,出圃优质青砧苗木400万株以上,青砧苗木远销中亚。

在守牢耕地“非粮化”红线的基础上,印台区通过挖老建新、高接换优等方式,因地制宜改造低质低效果园。按照“3332”模式实施“双改”,累计完成老果园改造提升1万余亩,推广瑞雪、秦脆等新优品种1万余亩,以增施有机肥、果园种草等方式改良土壤3万余亩,为稳定产业规模筑牢根基。

在抓好示范果园建设方面,印台区不断加大现代果业“三园”建设力度,以种植品种优良化、栽培模式集约化、管理技术集成化为支撑,通过绿色防控、机械化管理等措施,累计打造标准园5万亩以上、示范园2万亩以上、精品园1万亩以上,共建成省级示范园3个、市级示范园24个,为该区果园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苹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印台区积极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印台苹果专家工作站建设。多次邀请专家团队来印台开展科技推广实验,其中,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被列为全省农业主推技术。为提升果业高质量发展效益,印台区积极推广化学疏果、免套袋膜剂等省力化栽培技术,同时,牵头编制的《渭北旱塬苹果高质量管理300问》获省级科普奖。

为提高果农的科学管理水平,印台区每年坚持适时开展果园管理技术培训,积极组织果业技术专家进村入园,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为果农送去实用的果园管理技术,同时在线上为果农答疑解惑。每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会30余场次,培训果农约2600人次。同时,“百优”果业技术员分片区开展技术培训约300场次,培训果农3万余人次。通过技术培训,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一直以来,印台区以“印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重点,积极申报参评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23家企业(合作社)申请使用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累计打造3家以上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相关宣传稿件多次在省市级媒体刊发,进一步推动“印台苹果”品牌溢价增值。

为拓宽苹果的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印台区积极打造以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冷库业主、专业合作社、果品经纪人为主的五级营销网络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果品宣传。同时,每年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省市区开展的招商推介活动,累计在一二线城市建立“印台苹果”直销窗口5个,让“印台苹果”香飘全国。

近年来,印台区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和产区优势,做好“果业﹢”文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建成投用印台区果品集散交易中心,组建印台果业创新技术服务队8支,累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示范合作社15家,鼓励支持果品经营主体建设预冷库,果品贮藏加工能力突破4.5万吨。

如今,“印台苹果”的甜蜜香气正从果园飘向市场、从乡村飘向城市。一颗颗“金果”鼓了果农的“钱袋子”,丰富了消费者的“果盘子”,更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记者:张红)


网络编辑:王巍钧
信息审核:曹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