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旧貌换新”的密码

——冷再生技术破题降本增效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6 08:50

近日,记者驱车穿行印台区各乡村,一条条平整宽阔、焕然一新的农村公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串联起散落的村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与干线公路。昔日破损颠簸的“烦心路”,如今已悄然变身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路”“致富路”。

织密路网“微循环” 畅通振兴“快车道”

农村公路是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近年来,印台区交通运输局始终坚守“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原则,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养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区域交通脉络畅通,通过系统性路网规划、精细化养护管理,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让群众出行更便捷、产业发展更顺畅。

“路修好了,出门不颠簸,家里种的鲜果当天就能运到城里,成本降了、收入涨了,真心为交通运输部门点赞!”印台区果农郗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真切获得感。如今,一条条升级改造的农村公路,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成为激活区域经济“微循环”、带动产业发展的“黄金通道”。

据了解,自8月下旬起,印台区交通运输局投入370余万元,对辖区3条重要县乡道路实施集中养护,累计完成维修里程4.667公里。此次养护工程精准解决了路面破损、路基下沉等长期困扰群众的问题,为区域经济交流、物流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冷再生技术破题 开启降本增效新局

面对农村公路养护需求大、传统翻修成本高的现实难题,印台区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冷再生技术,实现废旧路面材料“变废为宝”,为农村公路养护注入绿色新动能。

“相较于传统铣刨重铺工艺,冷再生技术能节约大量材料成本,而且不需要加热集料,常温就能拌合,能耗大幅降低。”印台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养护科工作人员荆炳森介绍,该技术通过专业设备铣刨回收旧路面材料(RAP),加入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将原路面混合料与水泥均匀掺配后碾压成型,形成新的路面基层,整个过程可实现旧路面材料100%循环利用。

不仅如此,冷再生技术还兼具显著环保效益——大幅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车辆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农村公路绿色养护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材料改良强“筋骨” 筑牢道路耐用根基

要实现农村公路“长治久安”,除了创新工艺,提升路面材料性能是关键。此次养护工程中,印台区选用新型高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凝土,为农村公路“强筋健骨”,有效破解路面抗裂性差、易老化等痛点。

“新型高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凝土针对性解决了农村公路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在高海拔山区,面对强紫外线、大温差的环境,这种材料能展现出优良的弹性和抗车辙性能,有效吸收、扩散拉伸应力。”印台区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王建民形象地比喻,“就像给路面穿上了‘强化铠甲’,能更好承受重型农业机械碾压和极端天气考验,大幅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从优化路网织密“微循环”,到冷再生技术降本增效,再到材料改良提升耐用性,印台区正以更科学、更精细、更可持续的养护模式,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质升级。印台区交通运输局将持续聚焦“补短板、强服务”,以更优质的公路交通服务,护航群众便捷出行,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交通基石。(记者:赵磊)


网络编辑:焦勇
信息审核:曹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