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关镇:察民情办实事 汇聚基层治理暖光

来源:金锁关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9-18 14:59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精准破解民生微难题,提升治理温度,金锁关镇以“千问千答解民忧”活动为抓手,创新建立“领导干部每周察民情办实事”工作机制,推动力量下沉一线,主动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切实将为民服务体现在一件件有温度、有速度的实事之中。

纸坊村的“读报人”


在纸坊村走访时,包抓干部了解到80岁高龄的孙亚元老人因行动不便、视力下降,获取信息困难。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被认真记录在“民情台账”并迅速得到回应。村委会指定一名年轻党员担任老人的“读报人”,定期上门送报,为其朗读政策新闻、乡村动态等,用朗朗书声驱散老人的孤独,传递出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尊重。

柳树台村的“带货员”

柳树台村的散养户鸡蛋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有限。在一次“每周察民情办实事”活动中,有村民向包村干部反映家中积压了90枚土鸡蛋正愁销路。干部当即变身“临时推销员”和“带货员”,在朋友圈发布销售信息,回镇开会时还当起“快递小哥”,将鸡蛋捎带给买家。很快,90枚鸡蛋销售一空。干部以主动担当的实际行动,不仅解了村民燃眉之急,更探索出“以购代帮”助力小农产销对接新模式,目前已累计帮助村民销售鸡蛋1000余枚。

石头坡社区的“陪护员”


石头坡社区高龄老人许云英需定期到银行网点领取养老金,子女却不在身边。包抓干部在开展“千问千答解民忧活动”活动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反馈给社区。每到养老金发放日,由社区指派党员干部、网格员主动上门,陪伴许奶奶前往银行办理取款业务。一路上的细心陪护,正是干部“时时上心”的生动体现,让老人、家属倍感安心,实现群众“事事放心”。

窑洞社区的“理发师”


在窑洞社区,包抓干部注意到一些老年人因腿脚不便,出远门理发成为难题。经和社区商议,社区将“上门义剪”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联系具备理发技能的志愿者,组建“暖夕阳”助老小队,定期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条围布,服务场所从理发店迁至居民家中,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头等大事”,更在细微处弘扬了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送一次报、销一批蛋、护一次行、理一次发……这些看似微小的“关键小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大事”。金锁关镇通过建立责任机制和服务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都负责”,推动党员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下一步,金锁关镇将继续深化“领导干部每周察民情办实事”工作机制,以“时时上心”的紧迫感和执行力,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主动服务转变,努力让群众更直接、更充分地感受到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网络编辑:姚奇
信息审核:王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