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区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城乡低保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体系,全区城市低保对象在保10837户、28336人,月人均月补助193元。农村低保对象在保4441户、9688人,月人均月补助60元。
二是医疗救助惠及城乡困难群众。加强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改进完善医疗救助办法,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全区城市医疗救助累计 1774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 282.5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累计 704人次,累计发放救助金 68.84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实现新突破。将207名五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五保供养标准达到160元/人.月,集中供养率达100%。敬老院2所,床位120张,新建敬老院1所,床位100张。切实加强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四是教育事业发展加快。一是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工程。完成16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037万元,拨付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资金1525万元。为全区23个中小学添置了实验仪器、桌凳、图书、卫生器具,极大的提高了各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全面实施贫困家庭救助体系工程。近年来区先后为 225名学生申请国家生源及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为108.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905人次,资助金额1647.04万元此外还积极加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是公益性文化体育建设工程不断加强,全区公共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近年来,我区先后建成了7个乡镇文化站,多方争取资金充实了村级文化室,在广场社区共安装建设路径20多套,并建成宣传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区体育馆)。同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到了有效覆盖,加速了农村偏远地区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六是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加大了对柳湾城市引用水源的保护力度,制定了《柳湾城市饮用水管理办法》,饮用水质达到
100%。同时加大了城市创卫工作力度。深化210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加大了城市市区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其中2008年全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3天,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