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全力做好春季抗旱工作

来源:印台区农业局 发布时间:2011-02-28 13:31
    从去年11月以来,我区降雨偏少,气温升高土壤失墒严重,当前旱象呈发展势头。为了及时掌握干旱对越冬农作物的影响,区农业局根据上级部门精神,及时组织由农技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抗旱服务队,于2月中旬组织技术人员对我区印台乡寇村,红土太和寺等部分麦田、果园和空地进行土壤墒情调查。
    一、全区农作物大田作物基本情况
    印台区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俗称“渭北旱塬”。耕地面积35万亩,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0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8.9-12.3℃,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年降水量555.8-709.3毫米,常年降水约63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45.7小时;海拔543-1734m;全年无霜期200-228天,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区现有耕地18万亩,果园30万亩(有30%属于果粮间作),其中夏粮作物10万亩,秋粮耕地8万余亩。我区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实行“一年一熟”耕作制度。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印台区坚持落实中省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实施小麦良种、地膜玉米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干鲜果经济林建设继续推进的情况下,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坚持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良种统繁统供、施肥统测统配、病虫害统防统治“四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每年粮食总产仍保持在3.5万吨左右。粮油生产的稳定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旱灾情况
    据统计:我区大部分乡镇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2.3万亩,其中:轻旱1.4万亩,中旱0.6万亩,重旱0.3万亩;果园受旱面积2.6万亩,其中:轻旱1.5万亩,中旱0.7万亩,重旱0.4万亩;尽管旱情对我区影响不大,但也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从调查结果看,土壤墒情已接近农作物需水临界点,旱情较为严重。
    三、抗旱措施:
    面对日益紧迫的干旱,确保农作物的安全,要克服靠天吃饭等雨的思想,紧急行动起来,立足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十分必要。
    1、有灌水条件而冬前未灌冻水,0-20cm土层相对含水率在60%以下的麦田,早春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时,应及时灌水补墒,并每亩追施8-10kg尿素,灌水后适时松土(搂麦)保墒。拔节期再灌水追肥,每亩追施8-10kg尿素。时顶凌耙耱是早春抗旱保墒的有效措施。对于多数无灌水条件的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及时镇压保墒,抓住时机趁雨开沟施肥,促根增蘖。若无降水,应在土壤化冻返浆时趁墒开沟追肥,促进小麦生长。
    2、结合浅锄杂草对麦田进行碾耱镇压保墒。
    3、喷施腐殖酸、旱地龙等抗旱药剂进行抗旱保苗。
    4、结合“化除”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料,补充麦田返青所需营养。麦田除草剂:2.4.D-丁酯或75%苯磺隆干悬乳剂或9%苯磺.骠马。磷酸二氢钾喷施浓度0.2%、尿素喷施浓度1%。
    6、开展病虫防治,结合叶面喷肥,根据麦田病虫发生情况进行病虫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可用烯唑醇或粉锈宁1000倍液,红蜘蛛可用哒螨灵3000倍液或阿维菌素4000-5000倍液。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