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果 铺 就 致 富 路
——印台苹果产业发展综述
今年是印台区建区30周年。伴随着30年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扶持,由苹果主导的印台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苹果铺就了印台10万农民的致富大道。
强势推进 生动实践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谋果业发展之策,做果业发展之事,努力开创苹果这一富民产业发展新局面
印台栽植苹果始于1941年,但规模一直较小,到1980年,全区苹果面积仅21329亩,产值也只有区区30.4万元。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区八次党代会后,区委、区政府果断提出“果业立区”发展战略,立志将苹果这一占据全区资源优势最佳、从业人数最多、促进农民增收最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最快的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品牌。全区上下联动,真抓实干,迅速掀起了苹果产业发展新高潮:
——扩张面积壮大规模。实行“财政补贴、乡镇配套、群众自筹”和“公开招标、部门参与、全程监督”的办法,落实苗木资金,严把供苗关口,严格栽植标准,规范操作实施,坚持巡回检查,通报栽植进度,全面核查验收,巩固栽植成果,使全区苹果基地规模短期内迅速扩张。
——标准生产提升水平。全面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区、乡、村层层建立示范点、示范园,实行区乡领导包抓示范园制度,在交通主次干线建立苹果带,实施果业强乡镇创建活动,组建果业技术服务队,长期驻村包点,全程培训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果园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成立组织集约发展。紧抓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机遇,积极发展果协分会,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全面开展果业生产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生产指导和果品销售等服务,搭建起了为农服务平台。
——加强营销力促增收。积极参加中国苹果国际年会等活动,坚持每年举办苹果展销会,设立印台苹果网站,及时发布果品信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果业龙头企业和广大经纪人、营销大户和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广揽客商,整治营销环境,强化市场监管,畅通果品运输“绿色通道”,确保果品交易公平有序进行,果农增产增收。
——项目带动夯实基础。抢抓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生态果园示范村、示范镇建设,村级果业技术员培训,苹果新品种引进,苹果套袋关键技术补贴,现代苹果产业化开发等政策性项目,增强了全区果业发展的后劲。
——整合资源提供支撑。积极争取市财政从2007年始每年支持我区果业发展资金200万元,区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预算果业发展资金300万元,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重点向果业倾斜,为加快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督查考核行政推动。坚持将果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责任,做到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四到位。出台苹果产业发展考核办法,全年进行四次综合考核,并设立新建园、冬季果园管理等4个单项奖,严格考核,量化得分,奖优罚劣,有力地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个新办法,一条条新举措,促进了印台苹果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级共谋果业发展、同促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成果丰硕 亮点纷呈
在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苹果专业区的决定》和《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印台果业跨越发展,亮点纷呈
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抓推动,干部群众始终不渝抓实践,全区果业生产技术不断完善,果品质量不断提高,果业效益不断攀升,果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
——基地规模持续扩张。坚持每年新栽苹果3万亩以上,目前全区苹果总面积达到30.7万亩,是1980年的13.4倍,其中10万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认证,累计创建各级标准化苹果示范园577个7万余亩。
——综合效益显著增强。2009年,印台区苹果实现总产16.5万吨,产值4.45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216倍和1482倍。
——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全区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到位率达90%以上,优果率达到85%以上。在2007年农业部举办的果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研讨暨GAP培训会上,印台的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GAP)果园成为全国的典范。
——果业队伍不断壮大。通过笔试、面试、实地考察等形式,为苹果生产重点村招聘了90名村级技术员,培育发展果业经纪人、营销大户70余名,区、乡(镇)、村三级果业技术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招商引进陕西明瑞、陕西九州、铜川三联等果业企业成功落户运营,建成5000吨以上气调库2座, 500吨以上冷藏库4座,总贮藏能力达到2万吨,果袋、果箱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全区苹果“产、供、销、加、贮”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了47条果区公路和6处供水工程,新建改造防雹点7个,建成乡镇果业信息站8个,架设果园防雹网1000亩,新增果园灌溉2.5万亩,果业发展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全区共注册苹果专业合作社34个,成立苹果协会分会35个,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极大提高。
——主导产业地位日益巩固。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3075元,占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79%,分别较1980年增长3072.5元、提高77个百分点,苹果已成为农民增收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
——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在国家和省上举办的历次苹果鉴评活动中,印台苹果先后40余次获得优质农产品称号,“九州龙”果被确定为国宴用果,并特供全国“两会”,畅销国内外。印台区跻身陕西果业“十五”强县(区)行列,高楼河乡、广阳镇被命名为全国果业百强乡镇。
果业的发展不仅极大的改善了农民自身的生活,而且为实现农村繁荣、提高全区整体经济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苹果真正成为印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果业强区 辉煌未来
全区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果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实施果业立区战略,推动苹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奋力将印台建成全国果业强区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变化。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深刻分析印台的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决策,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全国果业强区目标,决心举全区之力,以发展现代果业为目标,全面实施果业立区战略,加快推进印台苹果产业由生产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管理型向集约管理型转变,着力从根本上提升全区果业的综合竞争力。到2015年,全区苹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挂果面积30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3亩以上,成为全国农民人均占有果园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总产量达到45万吨,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产值9亿元以上,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12000元以上,相关配套产业全面发展,苹果鲜果采后贮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40%,其中贮藏能力达到10万吨。
——继续扩大栽植面积。充分挖掘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综合管理、提升水平的原则,每年新栽果园不少于3万亩,不断壮大全区果业规模。
——切实加强幼园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果业技术力量的作用,以乡镇为单位,大力开展以“强拉枝”为主的幼园管理工作,合理间作套种,努力提升全区幼园管理水平,提高果业后续发展能力。
——深化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省、市、区、乡(镇)四级示范园和领导包抓示范园为重点,全面开展“提质增效,争创双万(人均果业收入1万元,苹果亩产收入1万元)示范户”活动,不断提高我区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强化果农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区、乡(镇)、村三级果业技术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果业技术培训和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果农的务果技能。
——积极创建标准化果园。以创建生态果园、生态村、生态乡镇和各级示范园为抓手,走“专、精、名、强”路子,多产精品果,实现以质取胜,以质赢人。到2015年,全区建设生态示范果园10万亩以上,生态示范乡镇2个,生态示范村40个,将印台建成陕西最大的标准化果园管理示范基地。
——扎实做好项目工作。在实施好已有项目的同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再编报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果业专项资金等果业项目,从根本上促进全区果业发展水平再提升。
——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以奇威、龙飞、五顺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代表,不断规范苹果专业合作社运营,引导有实力的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果库等果业加工贮藏企业,着力增强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提高果品附加值,多渠道增加果农收入。
莫道今朝花更早,料得明春花更红。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下,印台苹果产业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