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升级晋档 全面推进农村发展

来源:印台周讯 发布时间:2010-07-12 17:18

深入开展升级晋档 全面推进农村发展


    2009年以来,王石凹镇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分类定位、 科学评估、晋档升级、总体提高”的原则,以“创建一类、扩大二类、提升三类、清除四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互动双赢。全镇六个村中一个村晋升二档,达到二类;五个村晋升一档,达到三类。 苟村支部被区委、市委、省委表彰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先进村级党组织。王石凹镇党委被区委、省委表彰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先进基础党委。
    精心安排部署,促进“升级晋档”高点起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动动员。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考核组,加强对全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将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同各村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全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认识先行,层层发动”的原则,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镇村干部进行宣传动员和业务培训,详细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树立“统筹兼顾、协调抓总”意识,把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村级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规划。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六个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科学制定创建规划,按照“村有主导产业、组有发展大户、户有增收目标”的思路,逐村逐年确定“升级晋档”规划和农民增收规划,逐组逐户确定收入增长点和增收措施,实现了一户一张增收明白卡,户户均有增收目标。
    夯实工作措施,推进“升级晋档”深入开展。一是建立包抓机制,夯实工作责任。 全镇6个行政村分别由6名科级领导、24名干部进行包抓,一定三年不变。其中晋升二档的苟村由主管书记亲自包抓、强力推进。同时各业务办所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对照升级晋档考核评价指标, 具体负责抓业务指标的落实,并将落实情况纳入本办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当中,形成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将升级晋档活动与“旗帜工程”、“双培双示范”、“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部署。通过帮扶部门结对帮扶,驻村干部分类指导,政策倾斜项目捆绑等有力措施,“抓两头、带中间”,达到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提高的目的,实现升级晋档的发展目标。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推行了升级晋档工作承诺制,将年度目标任务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完善了考核奖惩机制,将升级晋档活动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强化包抓工作措施,促进升级晋档活动深入发展。建立了活动经费保障机制,镇财政拿出专项经费用于专项培训及重点项目资金扶持,同时要求帮扶部门划出专项经费,用于帮扶对口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突出工作重点,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指标,大力实施“农户增收行动”,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着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一是抓产业促增收。以提高经营性收入为重点,按照“壮大果业,提升蔬菜、养殖业”的思路,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和蔬菜、养殖等优势产业,鼓励群众扩大种养植规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经营管理水平。2009年果业产值达259万元,蔬菜业产值达104万元,养殖业产值达473万元,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二是抓劳务输出促增收。狠抓劳务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依托区镇劳务输出平台,增强劳务输出的针对性,促进劳务收入的稳定性。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力千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余万元,农民工资性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三是抓惠农政策落实保增长。全镇积极落实中央的沉陷区治理、退耕还林、良种、农资综合、农机具、地膜、家电等各类补贴的惠农强农政策,全年累积发放280万元,惠及农户700余户。四是示范引领促增收。结合党建主题活动,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40余人,科技示范户30余户,培育苟村成为“省级果业示范村”,建成2个果业专业合作社,使300余户果农直接受益。
    升级晋档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新建苹果1400亩,花椒、核桃等干杂果450亩,蔬菜560亩,中药材300亩,鸡存栏14000余只,猪存栏600余头,建成养殖基地3处,百头以上养猪大户3户,千只以上养鸡大户5户。目前,苹果、蔬菜、养殖产业已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40元,增长率23%。大力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400余万元实施了农电网改造工程;投资87万元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实施沉陷区治理项目,维修加固189户20796平方米,择址重建了38户4868平方米。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3027亩,退耕还林540亩,四旁植树5.6万株,荒山治理360亩,土地复垦500亩。全面提升了文明新村建设水平,全镇六个村全部通过“计生自治村”验收,全部被授予“平安村”称号,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