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防汛救灾和开发建设两不误

来源:印台周讯 发布时间:2010-08-30 10:29

    “让群众赶快撤离,逐户叫人,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暴雨如注,我区南沟泄洪沟旁几户住户门前忙忙碌碌的人影来回不停地穿梭着……人们手拖肩扛,时不时有人脚下打了个趔趄……
    “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无论什么原因,现在必须把群众撤离危险区”,风雨中,三里洞办事处新建社区陡峭的红矸山坡,人们扶老携幼,紧张有序地顺坡而下……
这是城关办事处和三里洞办事处在地质灾害点和危险区域紧急安排机关干部,争分夺秒搬迁撤离群众的一组镜头。
    7月22日以来,我区连降数轮大到暴雨,最大降水量达200毫米以上。高强度、大范围的强降水给全区造成了严重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2205.07万元。
省防总发出全省最高级别暴雨预警后,区委、区政府快速反应,始终将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当前最为紧要、最为迫切的工作,坚持一手抓防汛防滑、一手抓灾后重建,全力恢复生产,加快灾后重建。
    第一轮强降雨后,区上迅速成立了区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抗灾救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区级领导包抓乡镇办、包抓重点灾害隐患点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区政府先后拨付区民政部门救灾专项资金50万元,拨付区城建部门城市排洪、泄洪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拨付城关办、三里洞办地质灾害点专项治理和防汛防滑工作经费25万元。同时,严格落实“三无”、“三孤”人员的生活救助制度,建立了救助登记台账;积极发动辖区群众向受灾群众捐物、捐款,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区民政局下拨各乡镇办救灾资金10万元,发放救灾面粉2万斤,筹集捐款6.7万元,为灾后重建提供财力保证。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及时发动干部群众对街道、村庄留存的淤泥、水上漂浮的杂物、沿河两岸残留的垃圾、损毁房屋形成的废墟、折断的林木进行了打捞和清理,并积极开展消、杀、灭等防疫防病工作,防止了疫病流行和传播。抓紧抢修和恢复因灾受损的道路、供水、护坡、围墙等基础设施,对受灾农田和农作物采取补救措施,使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特别是对因水毁已失去防洪功能的堤坝,按照先恢复防洪能力,留足行洪和泄洪通道,待汛期过后再开展恢复重建原则,全面进行了应急处理。区委、区政府抓住省、市解决受地质灾害威胁和紧邻沟河零散居住群众整体搬迁问题的有利机遇,集中组织力量对倒塌、损坏房屋开展全面排查,摸清了需重建、迁建和维修加固房屋数量,以及居住在狭窄深沟、河道旁等危险地带的群众,建立了台账,并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尽快制定全区住房重建搬迁工作方案。区政府先期拆借搬迁资金1500万元,确保搬迁撤离工作顺利进行。从8月6日起,全区利用4天时间,立即对三里洞办事处、城关办事处、王石凹镇等地质灾害点、滑塌区、沉陷区所有受威胁的群众组织了搬迁撤离,做到不漏一户,不留一人。
    目前,全区农村累计撤离群众2435人,城市地质灾害点和危险区域已搬迁安置群众243户849人。进一步加大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力度。对三里洞红矸山等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综合系统的治理,积极包装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并与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合作,予以综合开发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投入,对暴雨受灾的所有水毁道路、桥梁、护坡等基础设施快速进行修复。对城市25条支毛沟的排洪、泄洪设施进行全面的修复治理,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对全区所有的库、河、堤、坝、沟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固除险,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区委、区政府超前筹划,立足长远,全面启动实施城市综合开发。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按照“下山出沟、控建增绿、综合改造、提高品位”的方针,利用现有闲置土地、废弃厂房等土地资源,认真调研,科学规划,采取政企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北市区印台段全面进行城市综合开发。本着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让所有居住在滑塌区、沉陷区、棚户区及支毛沟内的居民全部入住新居。目前,全区在有条不紊地做好防汛防滑和灾后重建的同时,又将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热潮。

 



网络编辑:印台区人民政府
信息审核:印台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