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事“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民生”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4 09:14

“以前办一场白事,光烟酒就得花不少钱,现在村上统一标准,既省心又省钱!”刚办完白事的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村民郭军峰站在红白理事大厅前感慨道。
  2024年3月,双碑村召开议事协商会,对红白事立下“硬规矩”:酒席每桌不超过450元、香烟每条不超过80元,礼金方面,亲戚不超过200元、邻里不超过100元。同时,村上建成3000平方米的公共办事场所。新规推行后,村民办事开销直降40%以上,攀比之风渐消,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这一变化,正是陈炉镇以议事协商破解民生难题的鲜活缩影。
  多元化议事体系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为破解治理难题,陈炉镇创新构建多元化议事体系,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银发智囊”赋能产业振兴。老党员、老干部组成“智囊团”,凭借其市场经验与资源,推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落地。立地坡村“三眼井饸饹”、上店村花椒等特色品牌脱颖而出,打通产销链条,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
  “专业小组”攻坚民生痛点。按议题属性组建基建、农业、文化等专业小组。双碑村通过实地勘察与专业论证,建成“婆媳澡堂”,化解了家庭矛盾,并完成新镇区建设。
  “积分激励”点燃参与热情。创新建立“协商积分+荣誉表彰”机制,村民通过建言质量换取农资或生活用品,积分还可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机制运行以来,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线上议事”打破时空壁垒。依托“议事之窗”微信平台和电话答疑解惑服务机制,24小时收集民意,外出务工村民通过“云端议事”也能参与家乡建设。今年以来,陈炉镇线上解决民生问题14件,协商渠道畅通无阻。
  “1158”工作机制构建闭环治理链条

陈炉镇深化印台区“1158”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构建起全链条协商闭环。
  “1心引领”即党组织全程主导,确保协商方向不偏,将党的领导贯彻治理全过程。
  “1环运行”即形成“议题征集—民主协商—公示公开—监督落实”的完整闭环。
  “5大主体”即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及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共同参与。
  “8步流程”即从议题收集到效果评价,全流程规范管理。如上店村打造的“阳光议事角”解决了村民就餐需求,满意度达99%;立地坡村通过“法润三圣阁·共议广场”议事平台推动建成饸络加工厂,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用好用活协商议事推动治理蝶变

议事协商机制在陈炉镇落地生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活:上店村以“为你上心,言店事”“阳光议事角”品牌凝聚合力,建成农产品加工厂1个,推广花椒种植技术,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对于这一举措,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产业兴,这日子就有奔头!”
  乡风新:双碑村将协商成果转化为村规民约,制作挂历入户张贴,红白事从攀比浪费转向简约风尚,“婆媳澡堂”等平台的建设,大力弘扬了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民心聚:育寨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305盏,解决了1893人夜间出行难题。村民感慨道:“党的政策暖到心坎里,自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干,越干越有劲!”
  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陈炉镇以“议事协商”为纽带,将民生“小事”转化为治理“大事”,让村民从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绘就了一幅民主协商赋能基层治理、精准惠民激活乡村振兴的温暖画卷。
  未来,陈炉镇将持续深化议事协商实践,通过新媒体、文艺展演等载体展示成果,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完善“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机制,推动协商成果高效转化;探索“议事+数字化”融合,建设智慧治理平台,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网络编辑:王巍钧
信息审核:曹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