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漆水河畔晚风送凉,印台区姜女祠周边的夜间市集渐次热闹起来,吆喝声此起彼伏。本土优质农特产品、小手工作品、特色小吃等沿河畔铺开,与姜女祠的历史文化底蕴交融,犹如一副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促进夜间消费市场与群众需求的“双向奔赴”。
市集搭台,让“小生意”撑起“大民生”
姜女祠夜间市集的兴起,是印台区激活市场活力的精准实践。
印台区以姜女祠为依托,为周边农户、小微商户、手艺人提供低成本展销平台,让田间地头的农特产品、手艺制品、特色小吃直接对接消费市场,打通“田间到舌尖”“工坊到货架”的短链通道。
“以前这个时候,家门口种的蔬菜上季后,吃又吃不完,卖又卖不掉,现在夜市摆个小摊,一晚能卖个百八十块呢。”农户王大嫂算起增收账,脸上满是笑意。
据统计,夜间市集已带动周边百余名农户在此经营,平均每户月增收超3000元以上,“小摊位”成了群众增收的“黄金位”。
消费聚合,激活“夜间经济”乘数效应
印台区将“文化体验+避暑消费”巧妙融合,形成消费磁场效应,让每个前来的游客可以在白天探访姜女祠特色文化氛围,在夜晚感受浓郁的市井“烟火气”。目前,日均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充足的客流量点燃了餐饮、零售、农产品销售的热度。
“原本计划多半日的游程,听说姜女祠夜间集市非常热闹,就决定多留一晚,来感受这浓浓的烟火气。”来印旅游的西安游客张女士高兴地说。“日间品文化、夜间享烟火”的节奏,像一根无形的线,把游客的脚步拴得更久,延长了停留时间,拉长了消费清单,夜间市集已成为了拉动消费的“新支点”。
链动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
“00后”摊主小刘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从小就喜欢动手做美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在每晚都准时出现在市集上,售卖自己制作的小糕点。
“在这里,每天客流量都超出预期,随着回头客越来越多,相信自己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争取年底能自己赚钱买辆小车。”小刘给自己定下“小目标”,也体现出每个摊主的“小幸福”。
如今的姜女祠夜间市集,已从单一消费场景升级为撬动区域经济的“活力支点”。一条以市集为核心,串联“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特色零售”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农户扩大种植规模保障供给,手工作坊升级产能满足需求,周边商户拓展服务承接客流……市集形成促进消费、拉动就业的新“夜”态。
据了解,印台区将持续优化市集功能,完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业态,让姜女祠夜间市集成为激活消费的“放大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循环的“强引擎”。
(通讯员:杜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