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四五”以来,印台区立足渭北旱塬农业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深耕苹果、小麦、养殖等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如今的印台,田间地头涌动着科技活力,农家院落洋溢着幸福笑容,农业经济实现质效齐升,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产业升级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一棵好苗、一粒好种、一块好肉、一枚好蛋”“四个一”体系建设,印台区将苹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深耕细作打造“甜蜜产业”。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亩,产量达15.5万吨,优果率超88%,产值突破8.68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达1.43万元。通过“3332”模式实施老果园改造,累计改良土壤3万余亩,推广瑞雪、秦脆等新优品种1万余亩,建成省级示范园3个、市级示范园24个,“印台苹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蛋鸡、生猪全产业链蓬勃发展,全区生猪饲养量已达到20万头,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5亿元。产业链龙头英联集团为生猪饲养定制的13个阶段的高效无抗营养配方,达到业界“天花板”。春蕾鸡蛋建成了年加工7000吨的全自动液蛋生产线,乳酸菌鸡蛋、中药材鸡蛋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科技赋能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依托周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全市首家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成功创建陕西省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搭建起农业科技转化“孵化器”。自主选育的“铜麦6号”创下陕西省旱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在全国推广1500余万亩,为本地农户亩均增收300元以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推广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等全省主推技术,建成760亩青砧苗木繁育基地,出圃优质苗木400万株以上,远销中亚地区。每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30余场次,年均受训群众2万人次;累计培育头雁人才18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00人,致富带头人300人,认定了600余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民生改善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在水资源匮乏的渭北旱塬,印台区累计投入1.05亿元实施105个安全饮水项目,实现自来水普及率100%,8.3万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县域三级直管”供水模式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厕所革命”成效显著,累计改造户厕2.3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2%,一键报修、报抽服务让群众生活更便捷。线上线下融合的五级营销网络,让“印台苹果”香飘全国,5个直销窗口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如今的乡村,道路平坦整洁,庭院瓜果飘香,智能水表、手机缴费等现代化设施走进寻常百姓家,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