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关镇人大代表用实干书写履职答卷

来源:金锁关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7-23 16:15

在金锁关镇,50余名镇人大代表就像一座座“连心桥”,一头连着镇政府,一头系着百姓冷暖。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用真情温暖民心,将“民声”化为“民生”实效,交出了一份温暖的履职答卷。


“急难愁盼”马上办,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我家单元门口下水道淤堵,污水满溢导致家中返水,日子都没法正常过了!”接到居民求助,镇人大代表刘艳红和社区网格员立刻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对接玉华矿物业公司,协调专人清理居民家中污水,并对下水井口进行彻底维修。“群众的事再小,拖久了也会变成‘大事’,必须马上办!”刘艳红代表的民生实事“微心愿”登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件件“紧急工单”,字里行间都是对群众诉求的牵挂。


“堵点难点”攻坚办,把民生难题作为履职靶心。得知烈桥村组村民面临用水紧张难题,镇人大代表杨涛第一时间主动牵头,一边对接区水务局争取支持,一边带着村“两委”干部实地勘察水井位置、逐项排查水源症结。在他的全程紧盯跟进下,水井及时完成维修,7罐车清水也顺利注入水井,当村民们拧开龙头,清澈的水流奔涌而出时,一张张舒展的笑脸,成了对他最好的褒奖。“代表就得敢发声、能扛事,把大家的期盼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杨涛的话,道出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初心。


“关键小事”创新办,把代表智慧转换为发展动能。看着村内闲置的大棚基地,镇人大代表沈红刚想起村民李大哥的愁绪——媳妇常年患病,家里收入微薄,他又不能外出务工。一番调研后,沈红刚与镇领导商议,决定盘活村内闲置大棚,改变经营模式,打造蔬菜基地。如今,棚里的豆角、辣椒、西红柿喜获丰收,不仅让李大哥这样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色彩。

从田间地头的“土办法”到会议室里的“金点子”,从解决“一老一小”难题到助力乡村振兴,金锁关镇人大代表们用沾满泥土的脚步,走出了一条联系群众的“暖心路”,用一件件办成的实事,让“人大代表”四个字在群众心中愈发沉甸甸、有分量。


网络编辑:姚奇
信息审核:王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