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坡社区,关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坚定的奔赴、一个个温暖的行动。社区以“千问千答解民忧”活动为主线,将弱势群体的冷暖放在心头,通过系统性、常态化的帮扶机制,切实守护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居民。
居民张某旺早年长期流浪,患有精神残疾,缺乏亲人照料。被社区从救助站接回后,社区不仅为他系统办理低保、联系医院长期治疗,更持续承担起日常照料责任。近日,当康复医院提出需为年事已高的他做全面检查时,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响应,陪同前往市医院,全程代为挂号、陪检,耐心安抚情绪,直到确认只是普通便秘问题后才安心送返。这一切不仅是工作职责,更是“民呼我应”的亲情化实践。
这样的温情,也同样流淌在52岁的陈某军家中。突发脑梗后,他失去语言功能且行动不便,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疾,日常独居。面对他的困境,社区迅速构建“两委成员+党员+人大代表+网格员”多方联动的包抓机制。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帮他打扫居所、排查用电用气安全隐患,极端天气及时走访慰问,代买药物和蔬菜,用细致入微的日常帮扶守护他的基本生活。此外,社区还为他申请了握力器、腿部训练器等康复器材,并通过长期心理疏导助他稳定情绪、重建信心,一点一滴的努力,汇聚成真正“有温度”的守护。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张某旺与陈某军的故事,正是石头坡社区以“千问千答解民忧”为载体,构建“社区主导、多方参与”关爱体系的生动写照。面对老龄化与特殊群体需求的不断增加,社区以实际行动将“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残有所助”从承诺转化为现实。无论是紧急送医、日常照料、康复支持,还是情绪关怀,每一环节都寄托着社区工作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担当。
下一步,石头坡社区将继续以“千问千答解民忧”活动为抓手,深化对高龄、独居、残疾等群体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努力让“独居而不孤独”、银发岁月和困难生活有尊严、有依靠,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让守望相助的力量熠熠生辉,真正托起社区居民的幸福晚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