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8 09:11

铜川市印台区果业发展中心

类 别:A

签发人:王伟


对区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复函

周金升 委员:

收到您《关于加快推进我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后,我中心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提案办理小组,调研商议,改进措施。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区果业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全区果业高质量发展,以果业转型促增收为导向,按照“稳面积、强质量、强品牌、强效益”的思路,着力构建现代果业技术体系,提高果业质量、效益,增强我区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年,全区苹果面积13.4万亩,产量15.2万吨、产值8.5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5%和9%,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43万元,连续十年保持在万元以上;果品仓储能力突破4.34万吨;通过增施有机肥、果园种草等改良提升土壤3万余亩;实施物理生物防治虫害项目6650亩。每年培育青砧脱毒种苗200万株以上,打造全省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累计建设有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示范园1000余亩;累计推广新优品种1万余亩;加大现代果业“三园”建设力度,累计打造标准园4万余亩、示范园1.5万余亩、精品园0.6万余亩;全区共建成省、市级示范园20余个,为全区建立示范样板精品园;全区共建设有果园防雹网480余亩;智慧化果园建设80亩;为果农配置移动式熏烟桶5万余个、在63个果业重点村搭建了实时温度监测仪;配备8个果园机械设备服务队,可供村集体经济果园及周边果农使用;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组建管理技术服务队8个;每年开展技术培训300场次,培训果农3万余人次,今年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会14场次,培训果农约1600人次;“百优”果业技术员分片区开展技术培训共计130场次,培训果农1.5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果业工作的积极推进,我区果业产业正在逐步转型升级,但您提出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苹果产业规模面临考验

目前我区乔化果园占比达到80%以上,其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果园占乔化果园的五分之一,表现为密度大,树形不规范,病虫害发生频繁,综合防控难度大,品种单一、产量、品质和效益较低。受近年来耕地红线政策影响,面临淘汰的果园逐渐增多,新建果园多方受限,低质低效果园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二)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

苹果种植劳动强度大,经营风险高、前期投资高,导致大批年轻劳动力外出,剩余农村劳动力都是60岁以上人员,接受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精力有限,管理意识跟不上时代,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果业产业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果园基础设施薄弱

印台所处渭北高原近年来气候异常多变,倒春寒现象严重,连阴雨天气时有发生,夏季冰雹天气多发,果园防雹网成本较高难以普及;果园熏烟最多只能升温0.5-1℃,面对极端天气往往无法应对。缺乏水、电、路、渠等配套生产设施和施肥、喷药、灌溉果园机械,在苹果生产中依然以人工+半自动化机械操作为主,果园机械多以针对矮化密植栽培园,在乔化园使用难度大,使用效率低。

(四)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有些果园管理措施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操作,例如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及采收等。劳动用工组织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对果园劳动力培养和储备工作不足,果园生产季节性用工矛盾突出,招聘的人员无法保证生产质量,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发展步伐不快,培育数量、服务半径、能力水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计划

(一)多方争取资金,强化政策支持

2024年由区果业发展中心牵头制定了《铜川市印台区低质低效苹果园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积极与区自然资源分局沟通了解土地政策,并实地查看地类划分。计划分三个阶段对品种老化、果园密闭、树势衰弱、效益低下果园进行挖老建新,预计三年完成低质低效苹果园改造提升1万亩。每株苗木由果农自筹10元,剩余部分由区财政予以补贴,第二年成活率达90%以上,由各镇(街道)将群众自筹部分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返还。区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区果业部门每年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果园改造提升相关补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提升果农参与老园改造积极性,以点带面扩大影响范围,稳定苹果产业规模,推广“三新”建园模式,大力推广青砧等优良砧木,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秦脆、瑞雪等新优品种种植面积,提高果品质量,从整体上提高我区苹果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二)推广新优品种,调整产业布局

一是大力推进苗木体系建设,结合我区独特地理优势,大力推广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其技术特性和适应性与新时代苹果产区“北扩西进”,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的国家政策一致,为我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技术路径。采用与村集体合作育苗等方式培育青砧脱毒种苗,在示范园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这一新栽培技术并逐步参与进来。

二是采用低质低效苹果园挖老建新和高接换优两种方式不断推广新优品种,主推品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主选育的瑞雪、秦脆等新优品种,砧木选用青砧砧木,苗木统一选择优质青砧苹果大苗(3-8个分枝,品种高度1.5米以上)。同时对低质低效果园挖除后,采取深翻土壤,杀菌,消毒,增施有机肥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栽植前苗木用多菌灵进行沾根,改善土壤重茬问题,确保栽植效果。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能力

在人才培训方面,我们坚持以“适时实用、现场示范、线上答疑”为主,园艺站专业技术人员以进村入园举办现场培训为抓手,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有效提高果农务果水平。同时加强铜川北果春果业有限公司和铜川市印台区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作,结合区园艺工作站技术培训,每月为全区改造果园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为每个果业重点村培养至少2名“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指导员,提升果农“三新”园管理能力。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果业抗灾能力

我中心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果农自主搭建果园防雹网,对验收合格的将给予一次性2000元/亩政策补贴;配备移动式熏烟桶和实时温度监测仪基本覆盖全区所有果业重点村,培训果农正确使用并提前准备,做好早春霜冻防御工作;在全区8个重点村配备了果园机械设备,可用于“三新”园机械化操作,减少了劳力,达到了果园省力化栽培;鼓励果农积极参加农业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受损情况。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争取果园防雹网、果园智慧化建设及其他果园配套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鼓励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及家庭农场积极申报省、市级高质高效果园的创建工作,今年申报创建1个省级示范园、6个市级示范园及1.5万亩生态果业基地,为推动全区现代果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

(五)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经营模式

围绕果业生产经营过程需求,以劳务用工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和生产托管服务为重点,组建管理技术服务队,培育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以“链主”龙头企业为依托,宣传引导苹果种植大户发展家庭农场,联合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果业产业化联合体,携手共建区域性果品产销联盟组织。鼓励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承包租赁、土地入股、服务合作等方式,引导开展果园托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创新性省工省力、优质高效的现代矮化集约栽培模式。

感谢您对果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铜川市印台区果业发展中心

2024年5月2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印台区果业发展中心     0919-2696632


网络编辑:印台区
信息审核:印台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