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印台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 |
类 别:A |
签发人:王永辉 |
对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复函
郗金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民俗文化一镇一品的提案》(第4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传统文化和非遗工作的关注!您的建议对印台区文化发展极具指导意义。近年来,印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成立专项小组统筹多部门力量,构建“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保护格局;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从项目挖掘、传承人培养到成果转化全流程支持,全力推动非遗传承创新。截止目前,已成功申报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
二、办理情况
(一)关于建议挖掘全区重大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近年来,印台区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本区域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产业发展,持续完善非遗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先后公布四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并积极进行省市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截止目前,全区共有非遗项目44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16项,区级26项。代表性传承人39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11人,区级27人。建成区级非遗展厅1个、市级非遗文化小院4个,部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了非遗展室、民俗展室等,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是我区非遗项目传承和群众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区正积极推动八阵鼓非遗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关于建议金锁关挖掘打造杨家将传统文化项目、陈炉古镇陶瓷文化项目,提升改造印台排灯舞、广阳八阵鼓等现有项目。2025年第十二届社火秧歌展演中,印台区聚焦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特别针对印台街道排灯舞、广阳八阵鼓两大特色非遗项目,邀请专业艺术指导团队介入。专家团队从艺术编排、表演技巧等多维度对节目进行深度优化,不仅在队形走位、鼓点节奏、舞蹈动作上推陈出新,还同步更新了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服装道具。最终以全新编排形式登上社火秧歌舞台,实现传统民俗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陈炉镇陶瓷文化旅游节每年定期举办,有效提升了陶瓷文化对外影响力。依托省级非遗项目《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精心创编大型舞剧《窑火情》《炉火千年》收获观众一致好评;依托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创编舞蹈《妙笔生花》凭借精彩表演,入围全省群新奖决赛。陈炉镇成功入选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镇,是全市唯一入选的乡镇。
(三)关于建议建立自己的文化传承队伍,统一设计、创意、创作,在社会、村组、学校、企业等形成较为专业的队伍,常年训练。近年来,印台区以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为核心目标,多维度、立体化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一是为全区所有村、社区招聘享受财政补贴的专职文化管理员95名,实现村、社区“一村(社)一员”全覆盖。这些专职文化管理员经岗前培训后,迅速扎根基层,承担起文化活动策划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文艺团队培育等工作;二是聚焦专业能力提升,筑牢非遗传承堡垒。印台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才培养,将其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抓手。定期举办非遗保护专题培训班,课程内容涵盖非遗项目申报规范、数字化保护技术、活态传承创新路径等领域,邀请行业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理论授课与实践指导。三是深化校地文化共建,激发创新活力。铜川市第五中学联合广阳镇四兴村、印台区消防大队,组建八阵鼓特色队伍。八阵鼓作为当地传统鼓艺,承载深厚文化内涵。三方依托教育资源与文化土壤,创新编排训练,为传统鼓艺注入时代元素。在2025年第十二届社火秧歌展演中,八阵鼓队伍凭借磅礴气势与新颖表演惊艳全场,获观众与评委高度认可。此次成功实践彰显校地共建成果,铜川市第五中学也因此获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四)关于建议走文旅融合路子,让传统文化和非遗进景区,要有在全省拿得出手,叫得响的拳头文化产品。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推动非遗焕发新活力。一是“非遗+节庆”。借助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春节社火展演等重大节日活动平台,展示非遗技艺、展销非遗产品、展演非遗民俗,让非遗走进生活、绽放异彩。二是“非遗+展会”。积极推动印台非遗《八阵鼓》《印台糖画》《阿庄面花》等非遗项目走出铜川,参加各类展示交流,展现印台非遗魅力。《八大院葫芦》《曹阿婆糕点》连续三年参加西安旅博会。三是“非遗+演出”。依托省级非遗项目《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创编大型舞剧《窑火情》《炉火千年》,免费向群众公演,演出现场人气火爆,好评如潮。依托《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创编舞蹈《妙笔生花》,荣获第四届铜川市艺术节“群星奖”。四是“非遗+旅游”。在陈炉古镇、金锁石林景区开展文旅活动的同时,开设非遗集市,让游客观看非遗技艺并参与体验,推动文旅融合双向赋能增彩。五是“非遗+文创”。依托耀瓷烧制技艺,产生了童家瓷坊的《茶叶罐》、永盛瓷坊的《奋进》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依托药王养生、孟姜女文化等,八大院非遗文化小院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葫芦挂件、葫芦香囊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五)关于建议按照镇办区域,挖掘改造提升传统文化项目,形成一镇一品。印台区历史源远流长,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绵长。这片土地上,每个镇办都有独具的特色地域文化,如陈炉镇陶瓷文化,广阳镇八阵鼓文化,阿庄镇面花文化,印台街道排灯舞文化,金锁关军事文化,红土镇红色文化,王石凹、三里洞煤炭文化、城关的社区群众文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彰显着印台区独特的人文魅力与文化传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包装打造项目,继续申报非遗项目。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印台街道排灯舞、广阳镇八阵鼓、阿庄面花等项目进行包装、打造。同时,依据非遗申报标准,全面梳理项目的独特性、历史价值、传承体系及保护现状,完善申报材料,积极与上级部门、专家学者沟通对接,争取将包装技艺纳入非遗项目名录,推动其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二)加大金锁关杨家将、排灯舞、八阵鼓等非遗项目改造提升力度。我局将聚焦金锁关杨家将、排灯舞、八阵鼓等非遗项目,重点推进排灯舞、八阵鼓节目创新编排,融合现代艺术元素与科技手段,优化舞台表现形式,打造沉浸式展演体验。同时,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文旅展会,通过主题展览、现场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提升非遗项目社会影响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
(三)培养非遗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举办非遗保护培训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传承人专业技能;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助力学生实践成长。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招考选拔充实工作队伍,邀请省、市专家开展指导交流,以讲座、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基层非遗保护水平。
(四)持续开展好传统文化和非遗进景区等系列活动,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和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展演、互动体验、非遗工坊等形式,让游客在游览中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同时,立足本土特色非遗资源,积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推出面花手工艺品、八大院葫芦彩绘、老蒸碗美食礼盒、陶瓷艺术摆件等系列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五)挖掘镇办区域文化特色,打造一镇一品。一是开展非遗资源普查,组织专业团队摸排非遗古迹、民俗技艺等资源,建立数据库。二是加大对陈炉镇陶瓷文化、广阳镇八阵鼓文化,阿庄镇面花文化,印台街道排灯舞文化,金锁关军事文化,红土镇红色文化,王石凹、三里洞煤炭文化、城关的社区群众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包装力度。系统推进非遗项目申报,构建科学传承体系。通过特色保障项目扶持传承人,推动技艺创新;常态化开展多元展示展演活动。同时,立足地域特色整合资源,打造“一镇一品”。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铜川市印台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
2025年5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印台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 0919-419632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