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近日,陈炉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让原本针锋相对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效果,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案件来源:原告刘某某的丈夫艾某某与被告李某某系同村村民,被告李某某在七年前以资金周转为由从艾某某处借款30000元,对利息也做了约定,直到2021年8月李某某才开始陆续给艾某某转款了30000元,但针对这30000元还的是本金还是利息双方说法不一,加之艾某某去世,事情更是扑朔迷离,在艾某某的子女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情况下,艾某某之妻刘某某将李某某诉至法院,请求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调解过程:办案法官提前阅卷了解到双方系同村村民,且关系不错,加之案件标的不大,有调解的基础和可能性,在庭前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到庭,首先向双方释明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还款性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是先还本还是先还息的问题,并将利息计算出来,让双方心理明明白白,进而在从情理上入手,从邻里情、兄弟情、诚实信用上解释,虽然过程诸多坎坷,双方也有争执,但最终握手言和,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司法理念: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原、被告系同村村民,虽偶有纠纷,但割舍不断的邻里情也会使短暂的矛盾随风而逝。在庭前将矛盾解决,将纠纷化解,防止双方对簿公堂,更有利于双方以“邻里情”为重,不再被过往之事牵绊而不能释怀,化干戈为玉帛,打造和谐、法治、友爱的美丽乡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