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共建诚信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印台区在全区8个涉农镇办开展了信用“积分制”品牌创建试点工作,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信用积分制探索出了乡村治理新模式,用信用“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文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通教育群众,形成人人重信用、事事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信用积分,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发挥信用导向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印台区结合区情,研究探索信用“积分制”试点,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充分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合理设置信用积分项。8个涉农镇办9个试点村分别成立了镇级信用“积分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村级“积分制”管理工作小组,不断推进信用“积分制”(试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在实际运行中,“积分制”赋分细则共设置基础得分100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家风建设、移风易俗四个方面,同时结合村民表现,按照工作实际情况及难易程度设置加分项和减分项,移风易俗能加分,改善环境能加分,村民议事能加分,破坏设施、违章建设、恶意上访、违法犯罪则减分等。先进不先进,分数最可信,信用“积分制”将村民的综合表现量化为积分,文明与否、贡献大小一目了然。
信用管理,“积分制”工作有序推进。各涉农镇、街道成立信用“积分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积分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具体落实、督促指导。各村成立积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积分项目和积分标准;村小组建立管理台账,对有参与意愿的居民建立积分手册,实施“一月一申报、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兑现、一年一考核”的动态管理。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将个人信用积分情况向村民小组申报,由乡风文明促进会将所有户信用积分情况汇总后报村民小组审核无误后计入个人信用积分档案。村民申报的积分项目由乡风文明促进会审核汇总后,经工作小组审定,并在村公示栏、微信公众群及印台平安通小程序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工作小组按每户季度积分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形式分为精神奖励和积分奖励,本季度积分奖励未兑换的农户,积分累积到下季度使用。对积分较低的家庭批评教育,并帮助其整改,使其提高积分。村民对积分有异议的,可向乡风文明促进会反映,工作小组经调查核实后,根据调查情况酌情处理。
信用撬动,志愿服务热情高涨。印台区把信用“积分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按照“一事一记、量化积分、动态管理”的原则,将全村志愿服务组织纳入信用“积分制”管理,通过发布并组织各类特色信用积分活动,调动广大志愿者参与热情,把“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全力营造“组看组、户看户”和比学赶超、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村民志愿者的生机活力和干事激情,通过党员带头干、乡贤帮着干、群众一起干,汇聚诚实守信、文明新风的强大合力,让“抢着干”的村民越来越多,“站着看”的村民越来越少,共同推动农村信用环境持续改善。
信用激励,实现治理成果共建共享。对积分制考核结果的运用设计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在精神层面,与开展公益美德评选活动挂钩,如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信用积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积分排名前列的居民进行表彰,评选年度区级信用“积分制”优秀村民,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喇叭、道德讲堂等进行广泛宣传,实施积分排名奖励、积分兑换奖励和志愿者星级认定,让道德“增值”,使“好人有好报”在全村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在物质层面,结合爱心超市、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让“积分兑换”成为村民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实惠商品,用信用奖励换取文明新风。
印台区印台街道崖尧村党支部书记苏战成表示:“兑换的物品虽然不贵重,但代表的是一种荣誉,大家都不愿落后,都想做积分第一名,因此村上很多村民都踊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向先进看齐,生怕自己落后了。村里现在做好事、关心集体的人多了,说闲话的人少了;听广播讲政治的人多了、晒太阳不劳动的人少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多了,不讲卫生、说脏话的人少了;婚丧嫁娶勤俭节约的人多了,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人少了,争先进、多得分、做表率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