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脱贫攻坚的基石。今年来,印台区始终把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民生工程,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从国家开发银行融资3.36亿元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全区脱贫攻坚步伐。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畅顺的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的基础。走进印台区东区,放眼望去,一条条水泥路纵横相连,直达村民房前屋后,村民们闲适信步,悠然自得。
“以前的路在房子背后,雨雪天出趟门回来就是一脚泥,出门特别艰难。现在不一样了,路不仅从门后变到门前了,而且变宽变干净了,去哪都方便,是条实实在在的‘便民路’。”广阳镇西固村西路家组村民丁卫红乐呵呵的对我们说。
丁卫红口中的“便民路”,指的就是自家门前这条4.5米宽, 3.15公里长的水泥路,从西固村西路家组直通兴家塬,正是今年印台区借助国开行贷款实施建设的6条通组路中的一条。
“便民路”让农村群众摆脱了出行难困境,与此同时,“致富路”更是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在红土镇东王村西王组,我们碰到了正要去地里务农的村民肖振荣,谈起修到自家地里的生产道路时,他开心的说:“这条路修好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现在去地里干活方便多了,以前是一遇雨雪天气连着好几天都没法下地,尤其到农忙季节只能在家干着急,现在不一样了,石子路修到地头了。你看,虽然前两天下雪了,但天气一好我就可以下地务农了。”
借助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不仅仅加速了印台区贫困村农村道路的建设,也让贫困群众吃上了“放心水”。
说起水,红土镇枣园村四组村民王淑玲满脸喜悦,“没想到我们也能通上自来水,现在做饭、洗衣都方便了,连门都不用出就有水了,有自来水就是好啊!”
红土镇枣园村四组组长王有民向我们介绍,枣园村四组共有53户250余人,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属于靠天吃水的村庄,以前村民吃水都是打窖收集雨水,不卫生,水量也没有保障,旱季雨水少的时候村民就得到4公里外的周陵取水点去拉,费钱又费力。
“现在好了,有了既方便又卫生的自来水,我们的生活质量一下子就提高了。”看着村上户户都有了自来水,多年来群众的期盼得以实现王有民对村上以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今年来,印台区借助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实施了5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5个村6条10.9公里通组道路,9个村的11条38.6公里生产路和8个村13条19.9公里巷道建设,同时实施了13处安全饮水工程,惠及1.35万群众。让群众走上更加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用上了安全卫生的饮水,切实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
据了解,下一步印台区将借助国开行贷款继续加大50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在完善村组道路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的同时,推进包括庭院绿化、道路绿化、路灯、文化广场等15个项目在内的贫困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通过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全区如期脱贫、摘掉贫困帽子。
干净整洁的周陵村巷道路
便民路修到了群众心坎上
安全用水通到村民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