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广阳镇三联村大学生刘豪,1983年出生,2004年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应聘到新疆天康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工作,由于刘豪工作上积极进取,做事踏实认真,很快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天康公司饲料板块大区经理,年薪15万,并在其引导下妻子建立物流公司,此时的刘豪是事业爱情双双丰收。
2015年9月刘豪突然下了一个决定——回家乡养鸡,消息一出怨言、埋汰围绕在周围的空气中久久不散,而这一选择的只因一个信念——大山里有我面朝黄土背朝天父老乡亲。想起当教师的父亲话语:“你是大山的儿子”,顿时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烁着一种热烈的精神光芒,刘豪告诉妻子必须回,哪怕是刀山火海也得努把力,妻子含泪默默的打点行装,性情直爽的刘豪深鞠躬后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回乡后恰好正赶上扶贫创业的好机会,又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镇领导、村支书没日没夜的跟着跑项目、批文件,趁着这股强有力的东风,开始创建了万鑫山生态农业养殖公司。万事开头难,光前期投资就得60多万,而当时刘豪的手里只有30多万,资金缺口仍是很大。家人知道后,即将退休的父亲把家里仅有的12万积蓄全给了它,弟弟妹妹又各自给他拿了点,还不够,镇领导知道情况后又积极联系资金,总算凑齐了65万。
鸡场选在离他们村5里路的山梁上,水泥路只通到村口,而通往鸡场的路却是一段坑坑洼洼的山路,道路不通自己干,累了面朝蓝天头枕黄土,一口清泉就很解乏。光修路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路通了,盖鸡舍、买种鸡,由开始的三千只,到五千只,再到现在的一万五千只。在养殖经营上刚有了起色的刘豪,始终没忘记让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初心,他采用公司+农户+入股分红的脱贫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已有3家养殖户签了代养协议,村上还有33家贫困户,利用国家33万元的财政补贴,以参股的形式合作。刘豪作出郑重承诺:无论公司赔与赚,都按年10%分红。新建500平米的鸡舍,就雇佣本村富裕劳力,解决好他们在农闲时分经济来源,而且在平常输入劳力每天就20余人,在短期内很好的保障了农民的稳定收入,减轻生活压力,为共同致富打好基础。
肩负带领全村人致富脱贫重任的刘豪,把技术水平作为搞养殖的生命底线,把创新思路作为企业立足的保障。凭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发现新型养殖潜能,主打差异化养殖,采用的方法是,轮流圈养和放养,一舍鸡放养三天后,回到舍里,再放另一舍鸡,这样能保障鸡的食物来源的多样性,能增强鸡的自身防病免疫能力。对于放养来说,这里有着天然独特的条件,400多亩的山林坡地,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山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泉淙淙,景色十分的迷人,几千只鸡在林下慢悠悠的,自由自在的来回觅食,吃的是草虫,喝的是山泉水,每只鸡都长得个大肥硕,羽毛油亮油亮的,红关子,绿尾巴,看上去十分的惹人喜爱。
提高鸡和蛋的品质,让消费者真正吃到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绿色食品,是刘豪一直潜心研究的问题。他利用所学知识,在饲料里加入黄芪、党参、当归等名贵中药,这样,鸡蛋不仅个大,还没有腥味,菌君素远低于一般鸡蛋,夏天保鲜期可延长到40天左右,有了这样上等品质的鸡和鸡蛋,当然不愁卖不出好价钱。当地的人们都把这些当做礼品相互馈赠。为了扩大销售,刘豪采用“网络+直销”的办法,把产品销到了全国,目前网络销售鸡蛋已达5000多公斤,每公斤28元,第一年就见效益。尽管在项目建设、内部管理、以及运营资金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对于公司的明天刘豪信心百倍,而他更为期待的是如何让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把他们变成公司的主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