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丁旺的旺猪经——贫困户高丁旺养猪脱贫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3 17:25

    穷人缺少的不是致富的智慧,事实上他们会精打细算发挥手中每一分钱的效用。但,穷人很难找到实际收益高的创业方式,终将无法脱贫。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一大批有志者一下子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正确路子。双碑村农民高丁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转变观念,不畏艰辛,从一个起初养了3头猪的老汉,发展成群众公认的养殖专业户。
    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然而对陈炉镇双碑村贫困户高丁旺而言,要脱贫,多养猪。他一家6口人,因病致贫,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高丁旺转变思路,发展起了生猪产业,历经重重困难,终于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走进高丁旺的生猪养殖场,有活蹦乱跳的小猪仔,也有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目前,养猪场里有50头猪,下蛋鸡130只。高丁旺说“自己日子过好了,离不开党的支持与帮助,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带领乡亲,一起把日子过得美美的。”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裕,大家富裕才是富裕。正是这种乡土亲情,高丁旺多次帮助村民发展养殖,毫无保留地传授养猪经验和窍门。在他热心带动下,双碑村及周边的7户人家养猪业正在渐渐兴旺,他的“传经”行为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扬和好评。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只有一步之遥。高丁旺说,“勤劳”才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高丁旺是双碑村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一家人主要靠务农为生,以前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儿子曾因车祸腿部骨折以及家庭成员的诸多不幸,全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这位六旬老人的身上,这一切让他白了头,弯了腰,喘不上气来。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高丁旺一脸愁容,随着年龄增大,那样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劳动的日子,高丁旺渐渐吃不消。当地政府获知情况后,为他申请办理了扶贫贷款5万元,建起一个养猪场。村上帮扶的第一书记又争取到5000元扶贫资金,帮助他用于养殖资金周转,并多次安排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高丁旺不辜负众人的希望,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守着养猪场,精心饲养、科学养殖,个个生猪不仅养得肥,而且母猪产仔多。
    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良好的信誉,高丁旺的养殖场已具备了一定规模,成为远近闻名养殖专业户。靠养殖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他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奔上了小康幸福之路。
    在采访过程中,高丁旺很有信心地对笔者说,未来要把养殖场建设上规模、标准化,达到一定的产业化。听着高丁旺有见解和毅力的话语,我们相信他的养殖场规模会越来越大,经营会越来越好,并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富裕安康之路。


网络编辑:
信息审核:赵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