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印台区就业管理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融入精准扶贫战役之中,综合运用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提高贫困劳动者就业能力,增强其自主脱贫的信心。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2016年,该局选聘了109名就业特岗员,分布在全区每个行政村。发挥他们熟悉村情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的优势,制作宣传横幅、刷写动员标语、张贴用工信息、宣讲用工条件,每月将市局职业介绍所、智联招聘、蓝盾人力资源公司的职业介绍信息送到贫困劳动力手中,全年发放用工宣传资料26000余份,提供岗位3200多个。在陈炉、广阳、红土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场,达成就业意向147人。随市局一道赴宁波、福州、福清、厦门等地,了解当地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与当地就业管理部门磋商劳务对接协议,看望我区外出务工人员。经实地考察,发现福清市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岗位技能要求不高、劳动保护健全、薪酬合理,适合我区大多数贫困劳动者实际。市人社局在福清设立了劳务工作站,福清市就业部门组织辖区企业将于2017年2月9日在我区召开专场招聘会,区就业局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利用镇(办)集会设点宣传、村就业特岗员动员等方式鼓励困难群众打消顾虑,积极参加本次招聘活动,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按照“精准培训,不落一人”的思路,瞄准贫困劳动者,分析致贫缘由,调查主导产业,掌握培训需求,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培训愿望的贫困人员至少参加一次免费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掌握一项就业技能。将郗家塬绿健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区级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推广其按照苹果生长季节进行针对性培训的模式,要求全区各定点培训机构集中优势资源、聘用专业教师、选择规范教材,为困难群众多举办结合产业、贴合群众需求的培训班。各培训机构按照该局的要求,举办起了烹饪、家政、果树管理、家畜饲养、纺织、岗前培训等门类众多的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困难群众的就业能力。全年培训建档立卡困难群众747人,其中创业培训71人。
三是落实就业政策,助力群众脱贫。在实施就业创业脱贫时,该局注重发挥就业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综合运用就业创业政策激发困难群众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热情。为鼓励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外出务工,该局在全区特岗员工作群里多次转发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对省外务工、市外省内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分别给予500元和200元的交通补贴,为75人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2.4万元,近期临近年关,递交资料的外出务工者依然络绎不绝。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部分村开发了适合特困群众从事的岗位,用就业资金对他们进行帮扶,每人每月领取300元的岗位补贴,全区共兜底安置46人。
四是实施金融扶贫,实现创业梦想。在实际工作中,该局发现部分贫困群众根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结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热情,谈及的项目操作性强。一些群众业已行动起来,利用家中空闲的院落经营小规模的创业项目。但由于受资金的掣肘,大多数群众新颖的念头、贴合市场的创业想法往往束之高阁。即便已经起步的创业项目,还呈现着投入不够、规模较小、设备陈旧、劳动强度过大、利润微薄等诸多不足,体现不出创业致富的规模效应。为此,该局结合市局文件精神,主动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允许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利用村委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将群众的贷款愿望激发出来,将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发挥起来,以实际的行动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全年共为15户困难群众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48万元,为10名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万元。
五是建立孵化基地,推动就业创业。在进行就业创业脱贫时,该局将创建各类基地作为有力手段,发挥基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成功将周陵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鹏大、晨光两公司创建为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伊莲雅、安泰、金疙瘩、欣之农、金锁石林、鹏大等被确定为区级的就地就近就业示范基地。依托水晶柠檬酒店建立的印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投入运营,挂牌认定的6家电子商务示范店经营良好。通过此举,既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又可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创业梦想。各类企业、孵化基地、合作社吸纳困难群众就业366人。
图为区就业局开展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红土镇专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